银行安全漏洞频现,储户资金频遭盗提!保险或成第二道防线!

近年来,银行存款盗提案件屡屡发生,银行账户安全问题再度引发广泛关注。去年,我国共记录了超过2万宗银行存款被盗案件,涉及电话诈骗、投资骗局、以及黑客攻击等多种手法,显示出银行业在安全防护上仍面临巨大挑战。专家建议,在加强个人防范的同时,购买财产保险或许是保护资产的第二道防线。

去年超2万宗银行盗提案,政府加强防范措施

根据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提供的数据,2023年我国共发生了20,041宗银行存款盗提案件。其中,电话诈骗高达9,258宗,投资骗局及不存在的贷款诈骗等案件也屡见不鲜。政府已表示,将采取包括加强预防、执法和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在内的措施,与相关机构协作处理该问题。

安华指出,尽管国家银行已要求所有银行提升线上和移动银行服务的安全标准,但大多数盗提案件仍是由犯罪分子通过各种骗局获取民众的个人信息所致。网络安全专家提醒用户要谨慎保护个人信息,避免点击可疑链接或透露敏感信息。

女子银行卡被盗刷20次,余额仅剩16令吉

除了大规模的诈骗案件,个人存款账户也频频遭到黑客攻击。本月初,一名女子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的银行卡在短短三天内遭遇了近20次盗刷,账户余额仅剩16令吉12仙。这些未经授权的交易均与Facebook广告有关,而她表示自己并未进行任何相关购买。

教师账户遭骇,损失逾6000令吉

银行方面的初步调查显示,女子的借记卡信息可能已被绑定至Facebook广告服务。尽管该女子已向银行反映问题并采取措施,类似事件的频发表明银行防范机制尚存在漏洞。

加拿逸一名43岁的女教师近期也遭遇类似不幸。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两个银行账户里的超过6000令吉存款被转移到一家电子商务平台账户中。该教师表示,她并未进行任何线上购物或透露过个人信息,怀疑是遭到黑客入侵。

此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银行账户安全的质疑。尽管银行已采取措施处理此案,但资金追回过程仍面临诸多困难。专家呼吁用户加强个人账户安全,定期检查账户动态,并及时举报可疑交易。

保险成保护财产的第二选择

随着银行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如何保护个人资产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金融专家指出,除了依赖银行自身的安全措施外,购买保险产品也可以成为储户的第二道防线。财产保险不仅可以为储蓄提供额外的保障,还能在盗提或资金丢失的情况下提供赔偿,降低用户的损失风险。

面对愈发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消费者需要采取更为全面的资产保护策略。无论是加强对个人账户的监控,还是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双重保障已成为确保财务安全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财务分享教育目的,并不应视为财务建议。

请读者在做出任何财务决策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寻求专业建议。